close



博客來


這是繼《綁架遊戲》之後,我看過東野圭吾老兄的第二部作品。
老實說比起《綁架遊戲》來說,好看很多耶。


書上的簡介如下:

前帝都大學美式橄欖球王牌四分衛西脇與昔日女球隊經理美月久別重逢,與往昔判若兩人的她舉止古怪,令西脇大惑不解,更驚人的是,美月自曝自己為了酒店女公關殺了人,當西?決定協助美月逃避警方追緝,她卻又不告而別。在尋找美月的過程中,西脇發現命案的真相遠遠超過他的想像……

或許《綁架遊戲》基本上就是個遊戲,所以就覺得整本書不過就是主角在賣弄他的聰明;
《單戀》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老實說我喜歡這部作品,在推理的本質上並不是那麼濃厚,
而是在於他牽扯的性別議題和人性。

裡面娓娓道來一些性別認同障礙者內心掙扎以及不見容於社會所苦,而最主要的痛苦來源,就是來自於自身的認知與社會價值觀的落差。

那些男人心女兒身的人小時候就在吶喊著:我內心明明就是男的啊,為什麼我一定要跟別的女生一樣穿裙子,背紅書包?(日本小孩上學女孩背紅書包,男孩背黑書包。)

其實我很討厭「障礙」這個字眼,因為它預設了社會裡面所謂正常人只有兩種:男人和女人。而不符合這兩種族群的,就是屬於「有障礙」的一群。

那麼拉子裡頭所謂的T跟婆,只有T才是有性別認同障礙,婆就沒有就對了?!
或者那些定義和稱謂,也只是因為害怕自己不歸屬於任何一群而創造出來的新名詞?

記得很久以前我問一個朋友你是T嗎?
他回答我說:我什麼也不是,我就是我啊,我不想被定義成特定的名詞,我就是喜歡女生而已。

是啊。

這樣為何不行?社會為了秩序訂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規則,人們謹守份際,將那些規則認定為真理,
然而那些規則真的合理嗎?對我來說那些維持社會秩序的規則,也只是科學驗證裡頭的假說而已,還是可以推翻的啊。


不然要怎麼去定義所謂典型的男性和典型的女性?
難道男性就一定要力大如牛,女性就一定要溫柔嬌媚外加愛穿裙子嗎?也不是這樣的吧。

我很喜歡最後中尾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比喻,他說:

「假設男人是黑石,女人是白石,原本所有人就不是徹底的黑或白,而是居於由黑至白的漸層當中。」

「而人腦是不穩定的,每個人身處於漸層上的位子,會因為那一天的身體狀況或四周環境而左右挪移。就算是我或你,也會因為日子的不同,有時靠近女人那一端。不過就算百分之九十五的黑變成百分之九十的黑,也不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如果百分之五十的黑變成百分之四十五的黑,就差的遠了。」

所以任何人都只是顏色程度不同的石頭罷了,為何要有差別待遇呢,不過都是石頭罷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yabi 的頭像
    kayabi

    COMPLEX

    kay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